密度波理论﹡
密度波理论名词解释:天文学理论假说之一.是说明星系旋涡结构的一种理论.1942年,首先由瑞典科学家林德布拉德(Lindblad,B.)提出,1964年,由美国科学家林家翘建立较完整的理论.该理论认为,恒星在绕中心旋转时,旋转的速度和空间密度都是波动变化的.恒星的空间密度与旋转速度有关名词解释:绕转慢,恒星密集,反之,则稀疏.由于密度像波浪一样变化,密度波既绕中心环行传播,又沿半径方向传播,因而密度极大的波峰呈现旋涡状分布,形成了旋臂.旋臂中恒星密集,引力场加强,得以使旋臂自行维持.旋臂中的恒星有进有出,川流不息,使得旋臂图案保持不变,不会缠绕起来.密度波理论成功地说明了旋臂的形成和维持的原因,克服了从前认为旋臂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臂理论所具有的困难(按照这一理论,旋臂要么越来越紧,缠绕在一起,要么越来越松,旋涡图案消失).